解放后,李延禄奉毛泽东之命回顾抗联四军历史,从1960年开始回忆、口述,历时19年,由著名作家骆宾基记录、整理,并于1979年出版了《过去的年代——抗日联军第四军回忆》一书。详尽叙述了“镜泊湖连环战”的战况:当时王德林领导的“国民救国军”和当地另一支重要抗日武装李杜将军领导的“抗日自卫军”相互争功,吵得不可开交。因为,补充团虽然实际上归共产党地下党领导和指挥,但名义上是归“救国军”领导,而开始建立补充团的一万元大洋又是李杜出的。最后李杜和救国军领导王德林、孔宪荣达成一致:都不公布这一辉煌战绩。
据张量和李刚介绍,1933年,救国军副总司令孔宪荣为助募捐,在广州以“东北义勇军总司令部宣传处”名义编印了《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》。为给自己脸上贴金,当时坚决反对对抗天野“万人大军”的孔宪荣,只字不提“镜泊湖连环战”,而是大力吹嘘自己在南湖头伏击日军的战绩。
而另一方面,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维护“皇军不可战胜”的谎言,掩盖天野部队在镜泊湖地区的重大失败,在编造的《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》中,隐瞒天野部队曾到镜泊湖的史实。
敌我都不提这事,致使当时的人对这场战斗知之甚少、真实记录也不多。
1980年,中央领导要求编写东北抗联史。今年78岁的谭译,退休前曾是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,负责编写东北义勇军部分。他当时搜集材料时下的功夫比较大,对“墙缝”战绩曾与当地党史专家进行探讨。谭译说,当时他们认为不可能消灭日军几千,但也绝不是目前军史记载的100多人。作为“义勇军”部分的主编,谭译后来写的是比较笼统的“数百人或多人”。
按李延禄在回忆录中描述:日军打扫战场时将日军尸体堆成三大垛焚烧,我们总计得到被烧毁的枪筒残品1500余件,给我们在宁安新建的兵工厂修理;搜出完整无缺的三八式步枪2000多支,装备了补充团的后备军。我军史专家称,按照日军军规,三八式步枪是天皇赐予,士兵只能人手一支。据此可见“墙缝”战斗日军伤亡至少3500人。记者在黑龙江省东宁文管所看到了国民救国军兵工厂在1932年的历史材料:“兵工厂顶端批生产任务是修理宁安‘墙缝’战斗所缴获的三八枪1500支”,正面印证了李延禄的回忆。
此外,抗战期间先后任抗联五军军长、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、中国抗联教导旅旅长的周保中在1960年所写的《东北人民抗日战争概括》中明确指出:“镜泊湖歼敌天野部队(7000人)”,并强调在此役中“救国军总部直属补充团起着骨干作用”。谭译认为,周保中在该战役结束不久就转入救国军,担任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,他广泛接触救国军官兵,尤其接触了李延禄和孔宪荣,因此该数字具有真实性,不夸张。
开国将军彭施鲁在回忆录中,也记载了抗联四军战士的军旅聊天,证实在1935年底,“补充团”未牺牲的老战士都能为歼灭天野部队作证。
“镜泊湖连环战”特别是“墙缝”大捷,从目前看 ,不但有修枪物证,有当事人、知情人的人证,还有战场民众代代相传的口述传承、战场遗址的地形地貌等各类史料的支持。
争议持续多年,探索没有停息
【“由于镜泊湖连环战役发生年代久远,加之东北抗日斗争开展初期历史背景、社会情况十分复杂,当年亲历者多已辞世,所留下的文史档案资料又留散各处,所以澄清这一悬案,还历史本来面目,有赖于近现代史、军史学界专家和海内外知情者共同襄助,特别是要注重收集、提供说明事件真相的顶端手资料。”】
多年来,关于镜泊湖连环战,党史、抗战史研究者的争议不断。“没想到这段用鲜血书写的辉煌战史,居然会引起后人巨大的分歧。”李延禄的孙女李戈说,李延禄的回忆并经考证的《过去的年代》一书,却被一些党史、史志工作人员视为“文学创作”而非“史实”。